廈門華廈學院發展歷程
(1993-)
1993年
4月,時任廈門市政協主席蔡望懷等知名人士發動社會力量捐資創辦“私立廈門華廈大學”(廈門華廈學院的前身),是建國后廈門市第一所民辦高校,創辦初期租賃廈門嘉濱小學校舍辦學。
6月,廈門市人民政府同意開辦“私立廈門華廈大學”。
9月,首屆董事會成立,蔡望懷(學校發起人)任董事長。
10月,常勛教授(廈門大學會計系教授)任首任校長,提出“一體兩翼”培養模式,即以掌握扎實專業基礎知識為“主體”、以強化英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為“兩翼”。
1995年
2月,經廈門市教委批準,建立“中共廈門私立華廈大學支部委員會”。
8月,租賃廈門一中“五三樓”辦學。
1996年
9月,經福建省教委同意,成為國家高等教育學歷文憑考試試點學校。
1997年
5月,經福建省教委批準,更名為“民辦廈門華廈學院”。
12月,自籌自建的曾厝垵校區正式投入使用。
1998年
11月,第二屆董事會成立,蔡望懷連任董事長。
2001年
3月,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成為國家計劃內統招的高等職業院校,并更名為“廈門華廈職業學院”。
2002年
3月,鄭學檬教授(廈門大學原常務副校長)任第二任校長,提出“兩個轉變”和“兩個開拓”,即從知識型人才培養模式向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轉變,從課堂教學模式向實驗實訓教學模式轉變;開拓和企業合作之路,開拓和海外院校合作之路。
2003年
4月,經廈門市委教育工委批準,建立“中共廈門華廈職業學院總支部委員會”。
12月,第三屆董事會成立,蔡望懷連任董事長。
2007年
8月,經廈門市委組織部批準,建立“中共廈門華廈職業學院委員會”。經省、市委組織部同意,省、市委教育工委分別選派顏章炮任黨委書記、林英杰任黨委副書記。
10月,通過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
2008年
8月,集美校區正式投入使用。
2010年
5月,王小如教授(廈門大學原副校長)任第三任校長,提出多元化辦學理念,即多層次辦學模式、國際化開放辦學、“綠色華廈”發展戰略。
12月,納入國家“非營利民辦高校辦學制度”教育體制改革項目試點院校。
2011年
6月,首次為順利完成高職教育且達到一定專業學識和應用能力水平的高職畢業生授予“專業副學士”稱號。
11月,第四屆董事會成立,吳鳳章(廈門市委原副書記)任董事長。
2012年
7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將學校列入福建省“十二五”高等學校(本科)設置規劃。
2013年
2月,經廈門市委組織部同意,廈門市委教育工委選派黃揚任學校黨委書記。
4月,廈門市科技局依托學校建設的“廈門市應用技術研究院”正式揭牌。
12月,成為“全國非營利性民辦高等學校聯盟”首批57個成員之一。
2014年
5月,教育部同意在廈門華廈職業學院基礎上籌建廈門華廈學院,籌建期限為一年。
2015年
4月,教育部同意在廈門華廈職業學院基礎上建立廈門華廈學院,系本科層次的民辦普通高校,主要培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
2016年
5月,加入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
9月,經廈門市委組織部同意,廈門市委教育工委選派張劍輝任學校黨委書記。
2017年
1月,經廈門市委教育工委批準,建立“中共廈門華廈學院委員會”。
3月,第五屆董事會成立,魏剛(廈門市政協原副主席)任董事長。
4月,楊芃原教授(復旦大學教授、博導,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任第四任校長,提出大力加強新工科建設的辦學理念。
2018年
7月,成立信息與智能機電學院、環境與公共健康學院、商務與管理學院、人文學院等四個二級學院,實行校、院兩級管理體制。
2019年
3月,福建省學位委員會同意學校增列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以及學校首批5個本科專業增列為學士學位授權專業。
2020年
11月,謝增鴻教授(福州大學教授、博導,中央直接掌握聯系高級專家)任第五任校長,提出持續深化新工科、新文科建設,全面探索和加強數字素養教育的辦學理念。
2021年
8月,經福建省委組織部同意,福建省委教育工委選派徐志懷任學校黨委書記。
12月,第六屆理事會成立,將“董事會”更名為“理事會”,王小如(廈門大學原副校長、廈門華廈學院原校長)任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