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7日下午,廈門華廈學院人文通識系列講座第227期《古厝新生的福建鄉村實踐》在明德廳順利舉行。此次講座由通識教育中心舉辦,邀請到廈門大學嘉庚學院設計與創意學院講師、東南鄉建創始人、鄉村建筑師、集美大學客座教授、校外碩士研究生導師張明珍老師,為我校師生講解古厝新生的福建鄉村實踐,我校二百余名師生到場聆聽。
講座伊始,張明珍老師通過介紹山海文明下的福建鄉村,從而引出保護古厝和創新性發展的必要性,并以他在福建各地修繕改造古厝的例子來展開整場講座的敘述。

(張明珍老師在講座中)
“看得見的鄉情,聽得見的鄉音,回得來的鄉愁”,張明珍老師講述到,古厝不僅僅是一個家族凝聚力的象征,更是一個鄉村文化的寄托。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張老師以自身實踐經驗,闡述了古厝在改造時,最重要的是要重新凝聚好家族,動員好村民。其次就是回歸鄉土,了解更多古厝后面人群的合作機制。張老師以東南鄉建團隊參與永泰莊寨的修繕為例,分析了每一座古厝蘊含著豐富的耕讀文化、武術文化等,實乃閩中民居的瑰寶,緊接著又強調了鄉土遺產的保護是重中之重。張老師還分享了田邊厝、向陽村的改造經驗,說明紅磚古厝既是村里最古老最有價值的回憶,又是引導周邊鄉村對古厝保護及再利用的鮮活例子。張明珍老師在田邊厝的改造吸引了東南亞華僑的尋根溯源,也啟發了人們對華僑文化的思考。

(同學們認真聽講)
講座尾聲,張明珍老師通過兌里厝將本地的煙火氣和年輕人的青春洋溢相結合的事例,呼吁年輕人可以多從鄉村中尋找價值,為古厝改造以至鄉村振興注入新鮮的血液。張明珍老師精彩的講座令在場師生受益匪淺。
講座結束后,我校通識課程建設委員會主任劉海翔教授為張明珍老師頒發致謝旗,并合影留念。

(通識教育中心為張明珍老師頒發致謝旗)